2009-09-16

打記者:無恥與成名。


DSC_3328


『無恥』之於香港,是一個被游行人士用到爛掉的詞匯。所謂爛掉,不僅是次數頻繁,而是人們對其本義的麻木。正如江淹的『黯然銷魂』,千年來被人用得太多,聽起來也就沒那麼黯然了;又比如革命先烈的『堅定不移』,百年來被八股官僚喊得太多,聽起來也似乎不怎麼堅定了。

香港許多游行者,見到十分無恥的,罵無恥,沒那麼無恥的,也罵無恥,於是我們對這個詞語失去了應有的感覺。有趣的是,『無恥』的本義在新疆新聞辦反控香港記者『涉嫌煽動』的記者會上復活了,如當頭棒喝。

最近,新聞從業員都在討論,記者是否應該在記者會上罵新聞官無恥。有記者承認,這在技術上犯了錯誤。因為記者雖然不敢高攀神聖,但起碼在對話的態度、地位上,跟每位受訪者對等,管他是富翁、高官,還是匪賊、貧民。正是這個不吭不卑的中性位置,讓他們有特殊的權力公開向一切階層發問質詢。尤其在記者會上,面對質問,講者或許遊花園,或許失言出丑,也可以拒答離場,但他一切反應都在大眾的眼球下,是對是錯,是切詞還是誠實,都會激發某種採訪效果,讀者可以自行嘴嚼。

有人說,罵新聞官無恥,等於放棄了媒體特有的地位,由記者變成示威者,這是放棄放棄質詢權,自減公信力。也有記者說,新疆警察打香港記者,令他重新深思了『無恥』的含義,讓他弄清楚了某些罵人詞匯,是在怎麼的事件邏輯關係的情況下才算用得準確,不冤枉好人。有人則認為,記者當時的確是技術性失誤,但他坦言,當時在香港暫作觀眾,感到『好爽』。

有一位知名本港記者恨自己不在場,他說他會選擇用強硬的問題逼問對方,把新聞官的『老屈記者』的語言謬誤明陳於天下。但矛盾來了,他又說:『但以我的性格,當時在場的話,真不知會爆出甚麼話來。』記得新疆7.5事件時,他為了採訪拍攝真相,跟一個民警炒得臉紅耳赤,聲浪大過任何一位質問新疆新聞官的同行。那句脫口而出的『無恥』,是反映了記者專業出現了問題,還是新疆當局打記者出了問題?於是,又引發一場記者該不該成為新聞主角的爭論。



DSC_3253


鳳凰臺的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問:『為何比較其他地方,香港記者總是成為新聞的主角?』(閭丘露薇﹕當記者成為新聞主角

或許她沒看過鍾祖康的《論理解漢人之難》,不知道中國人的潛意識裏崇拜白人崇拜到甚麼程度,也沒聽過去年奧運期間,日本記者野口東秀等人在新疆被警察毆打以後,私下向同行說:『可能我看起來像中國人。』後來,中國當局不尋常地迅速謝罪,只可惜香港人無資格享受日本那種優越的保護國民外交待遇。

去年四川地震後,一名瘦弱的英國女記者在綿竹市被打爛相機,四名公安當著幾十名群眾面前抬起她,夾硬塞入一輛車子。後來,領導知道了,出來賠禮道歉,還送了不少餅乾、蒙牛之類的。可惜當時沒有人拍下來,否則這位老外便是國際新聞主角了。

閭丘露薇又問:『看到身邊不少年輕的香港記者,他們出道效仿的榜樣,更多的是那些一「查」出名、一「打」出名或者一「罵」出名的同行,我們是否應該思考,當我們報道這些新聞的時候,是否忽略了新聞的本身?』

搏被打成名的心態在傳媒圈肯定是存在的,也確卻有人一罵成名了,但那是歷史的偶然,不是英雄造時勢的產物。如果把主動成名與被動成名含混其辭,那就是不專業、不客觀、膚淺的說法。何況,以這種方式成名的個別人,採訪能力有多強,文章有多高明,很多行內人都是心中有數的。如果說,記者出道效仿的榜樣,『更多』是那些一打出名,或者一罵出名的同行。那麼,這謬論也未免把『更少』的那群人說得太異類了,太瀕臨絕種了。

國內的媒體採訪的難處的確非常大,不少有良心內地記者都在走鋼索,比香港記者更值得尊敬,他們被禁言,逼食河蟹是一種悲哀。但如果有人習慣於被禁言,或滿足於餐餐食河蟹,肯定是更大的悲哀。記者被打,不但是一宗獨立新聞事件,也側面反映了新疆的局勢緊張到甚麼程度,這也是構成立體報道的元素之一。如果拋出『記者不能成為主角』,避而不談,這就是專業?更別說侵犯採訪自由,非法毆打公民的是非黑白了。

被打的記者到底有沒有刻意抬高自己,要問個別被罵事旦的機構高層才知道。至於香港媒體有沒有忽略新疆騷亂的新聞本身?7.5之後,烏魯木齊的大學保安喝斥在門口拍照的香港記者 ,一些反思『記者角色』的媒體卻從容入內拍攝。我倒想問問,9.3之後,當新疆新聞中心連月來堆滿香港記者日以繼夜地工作,每天把無數漢人、維人的心底話,透過文字、影像傳送開去的時候,那些高呼反思,認為新疆局勢很重要的媒體到哪里去了?每當新疆出事,香港採訪隊人數都超過中國23省的總和,是誰讓他們在異鄉感到那麼寂寞?



DSC_3337





DSC_3429





DSC_3334





DSC_3243





DSC_3218





DSC_3418





DSC_3345





DSC_3360





DSC_3330





DSC_3299





DSC_3263





DSC_3313





DSC_3339





DSC_3342





DSC_3468





DSC_3484





DSC_3373





DSC_3359





DSC_3581





DSC_3534





DSC_3587


Nikon D90 18-135mm



DSC_3655

《月台》19期已經出版


19cover


封面
小隱隱於林/Don Mark麥震東
編者話
隱及_/鄭政恆

第五屆大學文學獎得獎小說小輯
舊同學聚會/何煒筠
關於林四妹/盧珮珊
麵舖/陳若梅

學生乘車證
雨和大象/李碧鈺

文字休假
看電影/盧勁馳

增值車票
結構電影詩人──淺談米高.史諾早期電影/鄭政恆
共享的美麗:斯德哥爾摩宜家展覽/杍茵

邊卡
北疆阿勒泰/蘇娜

頭班車:隱
我的名字/勞國安
消失/hiroko hui
陌生與隱暱/李智良
看不見的樂園/恒一
untitled/正東
Welcome/黃敏華
車道/阿三

文路字軌
油牆記/黃穎脩
你是象我是鯨魚/呂永佳
會考/游欣妮

2009-09-10

我們的國度,咱們的愛。


mao1


男女會跟情人談愛,父母會跟子女談愛,耶穌會跟迷途羔羊談愛,中南海的最高意志也會跟人民談愛。

自封建以來,大抵只有唐宗宋祖談愛民,但很少皇帝叫人愛國。直到有一天,宣傳部告訴人民:『爹親娘親不及毛主席親。』狂熱的愛國教育,就這樣從毛澤東開始。

從無產階級解放愛到文革倫理崩壞,驚心動魄;從改革開放愛到六四開槍,愛恨交纏;從大國崛起愛到三鹿奶粉,高潮來了,但偶爾還是痛得流淚。




mao7


儒教對國家的定義是:齊家,然後治國,有民才有家,有家才有國,國家即是百人民、家庭之總和。但共產黨最著名的愛國教育MTV卻悄悄顛覆了一切,演員笑容滿面高歌『沒有毛主席就沒有共產黨,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。』宣傳部用最準確、巧妙的語句和邏輯,偷換了『愛國』的層次與概念。從此,領導人即是黨,黨即是國,愛中國就是愛共產黨,愛的終極便是苦戀領導人,而不是拿起黨旗上那把鐮刀和錘子流汗工作的人民百姓。


自49年起,毛澤東的肖像走進億萬家庭,成為地球上發行得最瘋狂的印刷品,或許僅次於聖經,也成為中國人愛中國的最大圖騰。我們今天仍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,以便宜的價錢買到幾十年前的毛主席產品,從經濟定律上證明愛國教育的強度。百姓歷經幾代,仍滿懷尊敬地把毛的肖像買回家高掛墻壁,則量度出愛國教育影響的時空跨度。準確點說,這些年來咱們是跟溫家寶談愛,父母是跟鄧小平談愛,阿爺阿嫲是跟毛澤東談愛。



mao8


攝影師在北京拍攝這個毛澤東肖像圖輯之日,資深香港傳媒人程翔剛剛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被判間諜罪成,入獄五年。法庭外,沉重的鏡頭從天安門的毛澤東像下穿入京城的大街小巷,快門開合,重新審視他的『愛國』遺產。

六十年來的共產主義愛國宣傳圖騰,落到21世紀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大海中,毛澤東的肖像漸漸被商品化,年輕人把昔日的信仰視為懷舊Fashion。

昔日的顛覆者亦正被顛覆,歷史潮流正悄悄沖淡共和國的『愛國』概念,當這種黨國不分的教育完全失靈之日,或許人民在與國家這場戀愛之中,才會真正成為被愛的寵兒。



mao6





mao4





mao11





mao9





mao14





mao13





mao16





mao15





mao5





mao10





mao2





mao12

2009-09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