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9-02

選舉:談美.談攝影


17a

Obama photos by Charles Ommanney (Getty Image)

這是一篇遲來的文章。雖然在新聞事件已經遠去,但圖片長存。可是,我今天不想以歷時性的跨度去梳理新聞攝影史,而是談談共時性的當下,香港新聞攝影較諸世界潮流的固步自封,甚或麻木地開著歷史的倒車。適逢立法會選舉將至,且看看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初選,也饒有趣味。



16a


今年的報業公會頒獎典禮見到不少同事或舊同事的身影,無論是文字記者,還是攝影記者,都交出令人難忘的作品。在人文學科在越來越不受重視的當今,傳統印刷傳媒的文字和影像,仍在艱苦堅守著這片窄迫的領地,香港社會卻不斷鬧出將裸體藝術品視為淫褻的笑話,更突顯了審美的墮落和人文學科的困境。這種困境同樣體現在新聞界,因為媒體在某程度上,正擔當著社會審美趣味的舵手。



19a


記得大學時代,許子東教授極力推薦朱光潛的《西方美學史》時說:「這是我一個人的聖經。」朱先生傾畢生之力,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教懂人們審美,但文化沙漠的蟻民卻愈不願去嘴嚼文字的味道,思考影像的語言,只滿足於快閃、平板的視覺快餐。



45a


在重新揭開那本沒讀完的美學史之前,我偶然瀏覽了國外著名的圖片社Getty Images網站,他們委派了2名頂級攝影師跟蹤拍攝2個火熱的人物──奧巴馬希拉莉,前者的專輯尤其令人一看難忘。很有興趣看看,如果有報章跟蹤長毛毓民,會拍些甚麼出來?



23a


攝影師Charles Ommanney的構圖用光時而平實易懂,時而隱晦難明。平實者,清楚紀錄競選大事,隱晦者,細膩刻劃了無法言喻的氣氛。讀者的審美感官時而輕鬆,時而繃緊,其中好幾個非常大膽的鏡頭,別說看不到奧巴馬的眼神,甚至連面容、場景也看不到。光與影,已經足夠交代一切。這是新聞,這是攝影,這也是美。



18a


但我們如果不夠耐心,輕輕翻過,必將遺憾地錯失許多電視畫面無法捕捉的精采細節和情緒。在這些鏡頭下,選舉氣氛躍然紙上,那位潛在的首位黑人美國總統的自信、疲憊、興奮、寂寞、溫情、孤傲,盡在其中。



31a


看過Getty的網站,不難明白他們的攝影師何以笑傲世界各大報導攝影頒獎典禮,也可以一窺西方世界主流報章的審美水平。自從上世紀美國的《Life》雜誌捧紅許多超級大師以來,歐美的讀者就一直享受者這種由傳媒提供的,優越的公民教育。生於那種國度,每天看著圖片編輯精心挑選的經典傑作,讀者真是幸福。



24a


咱這自詡國際大都會的地方又如何?很明顯,我沒有資格作答,但還有資格問:你見過本地中文報章刊登過這樣的相片嗎?接下來的問題是:是讀者水平低下?是拍攝者功力不夠?還是挑選圖片者保守退縮?



52a


在李柱明宣布退出競選的那段日子裡,不知有多少道閃光劃過他的臉龐,不知有多少次快門聲鑽入他的耳洞。難道我們的攝影師,連一張稱得上「美」的相片也拍不出來?還是拍得出,卻刊不了?



20080328YuCL51bA


這張由余俊亮Ring Yu拍的李柱銘,主角悄然身退,告別選戰。底色全黒,只剩一道光柱,李柱銘伸手關門。 孤獨的背景,孤獨的色調,孤獨的大門,後面站著一個沒有面目,沒有表情的孤獨剪影。儘管他的政黨已經江河日下,但門縫一旦合上,這位老將就要沒入黑暗中去。將軍一去,大樹飄零?厚重、低迴的美感漸生逼力。圖片兼顧美之餘,這裡面的新聞語言真的那麼難以傳達,那麼不清晰?



3


在報業公會的頒獎典禮上,我們可以看到,得獎記者和攝影師,也正在運用他們的文字和影像,給為讀者帶來更具深度的報導、更值得嘴嚼的圖片。他們在努力追趕世界的報導水平。我覺得這張李柱銘,或者同類優秀的圖片,絕對應該上頒獎台。



39a


立法會選舉不遠了,我很期待更多觸動大腦神經的影像,更希望那些作品不會石沉大海。香港人,也希望你也付出更多耐性,好好細看、細讀。



44a





42a





25a





36a





48a





41a





72a





73a





69a





67a







22a







60a





55a

8 則留言:

新鮮人 說...

謝謝介紹那麼多好的照片! =)

我想不是香港的攝記拍不出有深度的照片,
只是揀相的人的選擇而己,
也可能是讀者的素質問題,
兩者是惡性循環!

匿名 說...

許多傳媒都怕讀者接受不了,偏向挑選保守的相片,也即是所謂的大路相.

其實是傳媒保守還是大眾保守?那麼保守的群眾為什麼可以接受露肉/走光照?

怪怪怪.

史小姐

茂斯 說...

新鮮人,
你真是紀實攝影師們的知己.你說出香港很多攝影師的討論重點,甚至結論。
就是惡性循環,至於由誰開始,那是雞和蛋的問題了。但我不相信,讀者的素質那麼一面倒...

茂斯 說...

史小姐:
其實紀實攝影跟走光相片有明顯區別的,一種是純粹八卦或性的反映, 一種是大腦的審美問題。但某程度上是有相通的地方,諷刺的效果是,那種俗的"大膽"很容易為人接受, 但是"雅"的大膽卻被嚴重排斥.

泡沫人 說...

多謝你同我(我們)分享d咁有質數的相片.
超正!

Unknown 說...

看過你的介紹,我知道可以找你做什麼了。

山地

匿名 說...

我覺得不是本地攝記不能拍到這種水準的作品,而是老細收唔收貨先?

當大部份公司都選用「四平八穩」的照片的時候,如果攝記做一單採訪有行貨同高水準作品,說不能某日老細心情靚夠膽會選用,否則,攝記只拍到「有深度」的照片,而沒有老細想要的平穩版的時候,就只會俾老細炳。

而且,現在還有老細連攝記和cameraman的工作都分不開,要求同事同一單活動又拍硬照又拍片,你跟這些老細說甚麼高水準的照片?

一位文記

匿名 說...

當香港政制發展, 依舊停滯不前,
當香港的政黨
仍停留於熱衷向傳媒高層投訴, 當然包括相片, 的一種倒退階段,
在什麼都要平衡之際
高水平的政治照片
只可能繼續停留於影得到, 出唔到的階段

曾小姐